我的相片
Freiburg, BW, Germany
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, Amateur photographer, and Traveler. (recommand display resolution: 1024*768 or higher)

2007/08/30

新居,遷定。

這邊的人都很希歡找機會慶祝,報告完了慶祝一下、生日了慶祝一下、口試完了慶祝一下。
休閒、工作與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。

-----

舊住處,〞惡靈古堡〞房間內。

舊住處,〞惡靈古堡〞大陽台,比房間還大!

新住處,正對大門口。右起一是廁所門,二室友房門,三是大門,最左房門大開的就是我的房間。最右邊可以看到吧台的一小角。


有個小吧台,其實該說是餐桌,後面是廚房,菜煮完可以直接移到桌上,很方便。

廚房,該有的東西都有,還有抽油煙機,真令人高興。今天做的第一道菜是魚香茄子,真是令人滿足呀。

超大的客廳,採光良好,我心中正打算想辦法把它改裝成讀書間。或許再加個地毯?

陽台,接下來可以開始種花種菜了!好想吃蕃薯葉呀~

舒適的房間。那張床,是雙人床,可以在上面打滾喲!

門後面已經堆了一大堆紙箱了,好像不管怎麼搬,紙箱永遠都不會減少...。

現在就剩房東星期六來把房間的書桌、客廳桌、電視、微波爐補上,其實現在客廳的大書桌是要放我房間使用的,不過輪子壞了,房東說要修說了二星期...。

2007/08/29

東西99.5%搬移完成,聽著音樂整理滿地的東西。

明天,大掃除時間~

2007/08/28

搬家搬到力氣空空、腦袋空空。

希望星期四可以全部搬完。
接著還有大整理呢,想到就整個人軟掉。

2007/08/27

搬家

這十個月來第四次搬家。

東西愈來愈多,但打包也愈來愈熟練。
明天,房東應該會把剩下的東西補齊,不然很難住進去。

簡單打掃了房間裡面,但沒拖把,還是覺得不夠乾淨。

最重的應該是鏡頭、電腦跟書,加一加大概有四十公斤吧。
廚具也佔了不少重量,特別是之前買了一組鍋子。
才搬完一趟半,書、部份廚具已經送過去了,剩下的,就努力快速搬完吧。

算了算,還要添購一堆東西,但很多連要到那買都一頭霧水。
嘖嘖,祝我好運。

2007/08/21

見聞

來說一下德國這〞攻博士〞跟〞學生〞的關係吧。

在台灣想要攻博士學位,要先弄到學生身份,才能找指導教授。
但在德國,這完全是不相干的兩碼子事。攻博士(Promotion),只要有一個〞擁有博士生指導資格〞的人(Dozenten/Dozentinen)願意當Doktorvater/Doktormutter(論文指導人),就可以辦手續開始攻博士。
而這個〞擁有博士生指導資格〞是要由官方認定的,也就是外面在流傳的〞超博士〞資格。
所以,除了一般大學內的教授,有時也會有非大學系統的Doktorvater。
於是,在德國,不管你有沒有〞學生〞身份,都有機會拿到博士頭銜(Dr. Title)。

那學生身份到底又是啥呢?
因為德國大學唸完,就等於碩士。而學生,就是指那些還沒唸完碩士的人。
對於攻博士的人,基本上已經不算是〞學生〞了,而是一種〞職業〞。
當學生有很多福利,例如買車票、看電影、參觀博物館、吃學生餐廳等等,都比較省錢。所以,學校把這種福利開放,讓攻博士的人也能享受到這些優惠;更好的一點,是攻博士的人一般不用交註冊費!!這在每學期都要交500歐元註冊費的〞大學生〞眼中,可是種致命吸引力!當然也會有一些限制,例如攻博士的人,如果自Uni-freiburg領取50%以上的基本薪資,則無法登記為學生。

所以啦,只要你符合申請資格,就可以向大學申請成為〞學生〞,之後再慢慢開始找Doktorvater/Doktormutter。這是完全分開的兩種概念。

這幾天在跑公文,跑自己的工作合約,順便到處與各行政單位的人聊天了解狀況。還特地把自己的薪資從50%改為49.5%,希望接下來能順利在學校註冊成為〞學生〞。明天,還要繼續跑一大堆行政文件,住處遷移、薪資扣稅單、健康保險,一大堆有的沒的,想到就很頭大。

發現,這種教育制度下,我看到了〞學習〞的自由。
好羨慕。

Faerie Bard
21.08.2007 @ Haslach,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19

決定



本來整理了一堆東西要寫,但睡了一晚後仍然懶懶的,有機會再補吧。

這兩天跟很多人聊了聊,JC、Oscar、E、N、e、AD、Elise;甚至參加烤肉會路上,都巧合碰到即將結束學者訪問、準備搬回波蘭的Iwo一家,令我著實高興了一陣,也跟他好好敘舊討論了一番;除了烤肉會上的一堆小毛頭,也碰到了幾個剛唸完博士不久的台灣人聊了聊。

考慮了這麼多,大概能預期的狀況都想過了。
總結來說,挑戰自己,我又走上了自虐的老路子,星期一就去辦註冊吧。

-----

其實,我對兩老這麼興奮、得意的樣子有點無奈;我習慣低調、離開大眾。

八字都還沒一撇呀,我對自己有信心沒錯,但還沒完成的事,我不喜歡說大話張揚,嘴上說說,與實際做到是兩碼子事;這樣子,只是無形中加了更多壓力,令我感到有額外的〞責任〞,我給自己的壓力已經夠多了。

扎扎實實地去做事,一板一眼,這是來德國十個月我學到的一件重點。
幾分證據,幾分話;銘記在心,這是科學追尋者應該要具備的態度。
Prediction, speculation and imagine etc. are not good habits.

接下來,調整一些事、寄書,搬家完,我必須強迫自己,比前陣子更認真、專心,進到衝刺模式了。
-----
題外話,這兩天懶得開伙,順便兼清冰箱,把上個月買的大陸冷凍水餃拿出來解決,沒想到,口味真是不合,有股說不出來的怪味。失算失算。
-----
Faerie Bard
19.08.2007 @ Haslach,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17

It's my turn.

不上不下,苦笑。

因為我實驗結果不錯,所以答應先雇用半年,也讓我註冊、開始論文。

但要我再加強思考;用科學家的方式思考。
半年後,視我〞思考〞進步的程度,再度評估。

現在輪到我做決定了。

-----

菲律賓人拿不到位置,就這樣打包回家了。

-----

盡力、力盡





人生四喜:

「久旱逢甘霖」、「他鄉遇故知」、「洞房花燭夜」、「金榜題名時」。

今天見識到了其中一項。心有戚戚。

-----

晚上在慶祝BBQ大吃大喝,大聲跟人說話。

最後的一次努力,在眾人面前證明自己常常說話。

盡力、力盡。

-----

2007/08/15

Digest

Scientists think about the reality, 24 hour.
Philosophers are dreamers.

But sometimes in bar, after one glass of beer, they are exchanged.

~ Thomas Laux ~

-----

今天下午,不經意地在廚房碰到Thomas,聊了起來。
其實他真的是個很好玩的德國人。
如同Matt所說,好像他身上有個開關,叫做〞科學家/大孩子〞。
只要碰到科學,就如一般印象中的德國人,真真正正的一絲不苟。但平常,他反而更像個大孩子。

原來,他一直很好奇,為什麼我會直接找上門,而不是如同一般學生,先遞申請接著來試用的方式。
原來,我是被他排進〞normal application〞,所以才要我再寫proposal。

星期五,就知道結果了。

Faerie Bard
15.08.2007 @ Haslach,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14

段落

多撐了四天,嚴格說來是二天半。
今天終於把報告修改完、計劃書也生出來了。
上交的那一刻,已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畢竟,我盡力了,剩下的,就是教授方面的事了。

等待結果。

-----

今天又聽了一個Defense pre-talk,這陣子加一加會有四個人Defense,其實,在Defense完後,才是一個研究人員的起步,看著他們,又有多少會繼續在這條路走下去呢?


今天也做了一頂博士帽。
這是台灣沒有的習慣,由實驗室同伴幫畢業生手工製作一頂博士帽,上面會有各種象徵物裝飾,代表了畢業的博士他帶給人的記憶、印象。
很令人心頭暖暖的一種習慣。

-----


晚上去放鬆大吃了一頓,在Feierling。
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在、靜謚。

-----


算一算,竟然十天沒照像,自己都不太能相信。

A24/2.8的暗部細節真的很出色,這幾次拍大反差的景色時又令我感嘆不已。

-----

2007/08/11

了解

我喜歡思考、提問。
所以大多數時間,都是自言自語。

文字、語言,都是個體為了表達〞當下〞自己的工具。
但隨著接收到的資訊的累積,所有的概念、思考想法也會慢慢修正,就像真正的建構。

這裡,是我思考的痕跡,是我心裡頭的感受。
這裡,不是個〞結果〞,是個過程註腳。
這裡,是個很私人的地點,如果連這裡,我想要留下自己思考的過程,都要猶豫再三,那才是真正的口是心非。

想了解我的,真正的朋友、家人,自然就會留下來。

-----

連自己都還沒確定的想法、沒將結果反覆推敲前;怎麼說出口?怎麼知道會不會產生後悔?

令人悔不當初的事,只要發生過一次,就夠嗆的了。

而這樣,並不是為了佔好處、佔便宜,只是因為〞不得不與人類共同生活〞,而保護關心自己的人、保護自己關心的人。

對我來說,只要被我認同了,就會一直待在心裡頭。兩肋插刀,對我這個身體已經快壞光的人來說,並不是空口白話。

因為不幸的過往,我不能接受的,是〞背叛〞與〞惡意利用〞。二種非常主觀的認定標準。

-----

2007/08/10

另一個角度

一個教授,能以一個嚴謹的態度來看待所謂的〞科學研究〞。
並且真的花時間把我的報告看完並提出問題。
這種一視同仁、把我放在同等高度的尊重。

以已度人。

我覺得,心情已經從最低點回升了。

-----

現在只剩下一種懊惱,對自己英文能力不足的懊惱。

-----

無言

唉,看來我的歷練還沒有結束。

本以為週末可以休息養身體。

教授晚上寄了一封信,說報告中有錯誤,叫我玩一下找錯誤的遊戲。

還要我再寫二頁的Proposal。

很想笑著說,〞這就是嚴謹的德國人呀〞,然後再摸摸鼻子一頭鑽進寫作裡。
最後再好好感嘆一下,我的科學研究能力被訓練地大幅進步到Science、Nature、Cell程度。
但提不起勁。

還剩下什麼支撐著?好像快被磨光了,心裡頭真的好累。

刺激、透支、思考

短短二天,發生了一大堆事。

交出報告後,肉體的透支仍未緩過氣來,精神也還不太穩定。
隱隱約約,腦袋中好像閃過一些模糊的念頭。

自然而然地,腦袋不顧透支,開始思考,是不是有什麼地方發生問題了。

原來,除了熬夜二天外精神不繼外,這兩天的暴怒,還是有其他更底下的原因。

隱藏在表面之下,我竟然有種〞被拋棄〞的感覺。
而令我不知不覺把情境重疊了起來,力氣在一瞬間被抽乾;腦袋中有種萬念俱灰的悲傷,無法保持理智,同時也把自己的想法立刻藏到了心裡頭,整個人縮到殼裡去。

如此看來,舊傷口恢復是恢復了,但已埋下了一個病根。一個不定時炸彈。一個不信任人的開關。

再進一步思考,為什麼在失去理智時,會不自覺地用上了複數?
在潛意識裡,我好像把〞妳們〞看成是一個共生體;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共生體。
平常我對指稱代名詞的使用是非常在意的,但這次為什麼會波及旁人?
想了好久,才知道,潛意識裡,我很在意〞朋友〞要互相提醒,互相幫忙;而這次,我竟生出了一個想法,認為妳們1+1沒有大於2,沒有盡到提攜、完善思考盲點的責任,同樣有錯,所以才會用上了複數。

唉,所以我才不喜歡在情緒波動時表達。

怎麼會累成這樣?打字打一半,竟然直接在椅子上打起嗑睡來了。
還是先去睡下,明天再繼續。

Faerie Bard
10.08.2007 1:10 @ Haslach,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09

結束了

書面報告寫完了。
明天早上起個大早跟Frau Jung去收拾殘局。
再到實驗室Hand on。

全搞定後,我決定好好休息幾天。

整個人都枯萎了。

不過,難得精神狀況小宇宙燃燒,有種放開一切的快感。

拿到位置跟錢的機會,大概有六成吧。

我真的努力了,祝我好運。

-----

冷靜後再回頭看看,唉,當時也是一股衝動呀。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算了算了,顧好自己就好。

-----

Faerie Bard
08.09.2007 3:15 @ Haslach,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07

統計一下

書面報告進度:73%
收拾準備搬家: 5%
護照有效期限:19%
冰箱內的食物:25%
手指回復狀況:87%

-----

菲律賓人這幾天愈來愈緊張,中午吃飯時拿出營業術語開導了一下,應該會有些效果吧。

-----

把租屋合約拿出來看了一遍,發現德文退化好多了,分析文法時都卡卡的不太順。
趕快趁著今天實驗室德國人集團出現了,跟他們猛講德文,補救一下。

-----

看到一個學弟轉錄的文章:遊藝黑白-世界鋼琴家訪問錄
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activity/activity191015m001.asp

序言的大意可以簡化成:作者超級執著認真,所以寫出了好書。

有時候,看到這種人,就會回想起高中時看到的那些人。
執著?那有什麼希奇的嗎?當時我只是覺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直到朋友問我,你為什麼那麼龜毛執著?才想起,原來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如此。

不停地思考著各種how與why的問句,已是我的一種本能了。
不管會不會帶給旁人壓力。

我依舊不習慣,把眾人的價值觀直接拿來套用。那實在是太鄉愿。
我不會說,固執的人比較好或比較有成就這樣子的話。那根本不是重點,重點在於,那個固執的人自己很甘心認命。

人總是習慣看向所謂〞成就〞、〞名氣〞等後來被社會附加上去的東西。就算在德國,人們也還是有這種狀況,現實,是不分人種國界的。

我的生活,很輕鬆隨意,但對於腦袋瓜裡的東西,我卻不想含糊當個差不多先生。
這不是龜毛,這只是一種對自我負責的態度。
而我相信,持續思考下去,某一天,我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終極意義。

我要的是單純,並不是無知。

好久沒看書,又開始覺得腦袋裡沒思考的新材料了。

-----

2007/08/06

八十老嫗倒繃孩兒

今天的運氣好像不是很好,一大早就出狀況。

為了今天整天的實驗,在微波爐裡煮了一大罐的agarose gel;沒想到一拿出來,整個液體突然起泡爆發,就這樣把沸騰的、冒泡的solution流到手上。
在呆了大概三分之一秒後,我立刻用最穩定的方式,把手上的罐子〞輕輕〞放到桌子上,再用最穩定的步伐,走向水龍頭,路上花了三分之一秒,扯下沾滿溶液的手套,開始沖水。

事發時,完全沒有任何感覺,又再度變身為機器,只剩下理智在運作。

再隔了三秒,其他人才反映過來,真是慢了不只一拍呀...。

接著把手插在冰塊裡,到快僵掉,現在看到的結果,只有食指剩一個指節的紅腫、刺痛。
希望今天晚上還能打字。

還好,如果今天順利跑完實驗,這陣子暫時也不會操勞到手指了,不幸中的大幸。

Faerie Bard

九月!!

一個囧,二個囧,三個囧,四個囧,五個囧。

蛋生雞雞生蛋的千古難題再度上演。

有時候,只覺得非常無言。

說話、溝通,才是最有效的了解方式。當我說出自己的想法時,我就要開始擔心,是不是又難以令人理解。說得簡單了,又要擔心妳們沒有接下去的想法,溝通中斷。

最後變成好像我在特意討好,怎麼會這樣咧...(抱頭打滾)

就照妳們的意思吧,但我只能保證儘量簡單化了。
但別讓我一直唱獨角戲說個不停呀,那可是我辦不成的事,畢竟,我一向以來的角色都是〞結論者〞、〞傾聽者〞,而不是〞引言人〞;跟我說話吧,討論,才是我熟悉的領域。

-----

今天終於簽了新合約,房東偷偷漲價了。
不過九月就可以搬離惡靈古堡,室友也換成好玩的活人W(伸出友誼之觸手:Hallo,新室友您好,有啥我可以效勞的?)。

好高興。

-----

Faerie Bard
06.08.2007 @ Freiburg, Deutschland

2007/08/05

小酙怡情

為了慶祝L考上,老班底開酒禁慶祝。

Flaveor Schoki mit Hasenuß
Schwarzwälder Kirch
Sekt superb
Wodka
weißwein schroll
Tacheles Spezial
Man Killer

這次的Kirch不好喝,香氣不佳,我還是比較懷念以前喝的XO;同樣都是醇酒,我就是難以喜歡trocken這類。

然後,愈來愈覺得,cocktail不好喝。

喝酒與喝茶,對我來說是一種氣氛。
合適的場合,合適的量,合適的人。
隨意聊著,這是種互相了解的方式。

-----

前幾天看到一段文字。

〞無視自己的特點,強迫自己和藹溫暖,其實也是不顧朋友感受的一種不體貼。〞

戒之慎之。

-----

今日總結:喝不開的一場酒,想聊的沒聊到,倒是不想聊的說了一堆、聽了一堆。
心得感想:會再有下次嗎?

等待

問題已經拋出去了,等待。

我還是不樂見這種測試用的自己。

但又能如何?人心不古,吾以為憂。

2007/08/02

心境轉變






自從跟教授、家裡談過後,心境慢慢改變了。

不過就是個位置,不必強求。

這三個月來,得失心太重。將自己陷入了一個牛角尖。
回到原點,我來這是想學新東西的,學我有興趣的東西。並不是來做廉價勞工。
但習慣性地,一開始做實驗,我又把心神都放在實驗上。

不僅如此,睡眠不足、如同上工般的生活,讓我好長一陣子整天低著頭苦思,沒能坐下來看看天空。

星期二進度報告,狀況不錯,接著再與教授討論了一下數據分析結果,心中也有了個底,準備寫書面報告。

這兩天好好睡了個飽,中午才去做實驗,用自己的步調在行走。
雖然連續三天都是超重度勞動,連抽了二百五十個DNA樣本,磨到手都起繭,今天又把這些樣本用兩組marker primers做了PCR,身體累,但精神卻很輕鬆。

晚上趁著空檔,走到每週四固定出沒的烤雞攤,本想打打牙祭,但老闆說全部的烤雞都被人訂了,殘念;於是跑到超市裡買了一大盒冰淇淋(之前就想這麼做,但一直沒時間),回到實驗室,坐在陽台走廊上邊看風景邊吃。天高氣爽,巧克力冰淇淋變得更加美味;雖然整盒啃完後有點失溫發抖。

拿著相機隨手取景,發掘了很多新的視點,有種復活的感覺;人,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,才會放鬆心情。
特別是跟小公主FA43LE玩在一起時,從取景、對焦到最後看照片,都會有種濃濃的幸福感;了解、信任的幸福感。

回家途中,看著車窗外,發現自己眼中又可看到各種不同的景色時,我再度確定,心境回復了。

不失本心、不役於外物,這才是真正的自己!保持下去吧。

-----

自己闖蕩了好一陣子,現在甚至天不怕地不怕,一個人跑到德國來了。
很多時候,吃苦當吃補,人情冷暖,不是不清楚,只是強迫自己不去在意、強迫自己忽略;當個傻子,用理智把這些不愉快、難過的感情壓抑著;
就像THE FOOL與THE HERMIT,一個是看破一切遊戲紅塵,一個是千里獨行只為真理。

但當聽到老爸一句〞你表現得很好〞,心中還是暖暖的。
彷彿,回到了小時候;不,或許該說,在父母眼中,我永遠都還是小朋友吧。
這是一種有BACK SUPPORT的感覺。

親人之間,因為了解,才能如此簡簡單單地,用幾句話互相打氣。

希望自己能更加地成熟洗練,充滿智慧。

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