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Pentax之間
沒想到,到德國第五個月,我的鏡頭群就完成了。
定焦群
K28/2
K30/2.8
K35/2
FA43LE/1.9
A*85/1.4
A100/2.8 Macro
A*135/1.8
變焦群
DA10-17/3.5-4.5
FA28-70/4
F70-210/4-5.6
大二向老爸拿了閒置的相機使用後,才算正式自己拍照,沒去參加所謂攝影社,也沒去所謂攝影教室上課,一切都靠自己看書;我想,大概是小時候打下的攝影基礎,以及國高中時練成一切靠自己的習慣。
那個時候,其實也沒啥規劃,只知道書上寫著,變焦鏡方便,定焦鏡便宜。上網查了資料後,才知道接環的規格,pentax才是所謂K接環的〞原廠〞。當時有種情結,原廠,好遙不可及。最早的那部相機,已忘了確切的廠牌,只記得是日本製的仿Ricoh K環機身,而鏡頭是個叫GOYA的怪牌子35-135mm變焦鏡。機身與鏡頭,早被我大部分解完畢。鏡頭裡面有片塑膠透鏡,因吹到海風完全變質,拆下來洗了好多次,依然沒救,而組裝過程,也因沒經驗而忘了先做記號,組回去後就對不到無限遠了。反倒是機身,被我拆了個乾乾淨淨,當了很好的實習標的。
拍了一陣子,數位相機大發生,花了一筆錢,買了當時火紅的Nikon CP990,開始了我瘋狂練習的時代。還曾為了向系上同學解釋傳統、數位的不同,產生了一些爭執,沒辦法,當時系上的人連電腦都不太會用,而且也都是拍底片,解釋老半天,他們無法理解數位時代的摩爾定律,也跳不出窠臼,無法體會到影像才是重點,類比、數位都只是載體的本質。最後我只好以一篇文章預期未來十年作為收筆,一切就讓時間證明,當時很多人嗤之以;但到了現在,他們還不是用數位用得高高興興。
在我大量練習的同時,也沒放棄底片,因為對我來說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,底片是種優雅的創作。那個時候,除了中型相機外,台灣根本沒什麼人在用pentax,市場是nikon與canon的天下。所有資料都只能上國外翻,BDP、Stan's還有最早期的Pentax User Ring陪我渡過了很長一段時間。那時也才對自己的鏡頭規劃有了雛型。先以方便的自動變焦習慣各焦段,再嚴肅地挑選手動定焦。
隔了一段時間終於下定決心買鏡頭,那一年我忘了,要回去查查保證書,第一隻自己花錢買的鏡頭是FA28-70/F4,6900台幣,殺價很久殺到6700,Kenko UV花了500,對當時的我來說,只有一個〞滿足〞可以形容,我終於有原廠了,突然有了種躋身上流社會的感覺。甚至又入手一台品相很差、快門指示差一格、測光少半級的MX,花了我2900。那時,也剛好是第二段戀情,帶上相機,攜著女伴,到處出遊、採集、拍正片;是的,拿到老爸那組相機後,我幾乎就只拍正片了,花草鳥獸,系上大家當然是用正片,那時的夢想,也包括一台幻燈機呢。明明沒有自動機身,但MX+FA28-70依然讓我自得其樂。
接下來,陸續從美國ebay上運回WinderMX、F70-210、K24/2.8,也買了MZ-6,11500新台幣及一大堆SMC濾鏡;因為實在不喜歡MX原本那塊會黑掉的裂像,更訂了LX對焦屏SG-20更換。而因緣際會之下,也入手一顆近全新的Ricoh XR55/1.2。算一算,買配件反而也可以買二個鏡頭了。
碩士班時,在系上當助教帶實驗課,有了點小收入,整天看著攝影家手札,對著高〞貴〞的LE流口水,某次看到Fnac在大清倉,FA43LE 9900、FA77LE 14000、FA31LE 21000,心一橫,就去抱了小公主FA43LE回家,更花2000訂了一片台灣沒現貨的原廠銀色濾鏡保護,當時還有點懷疑自己在浪費錢,因為FA28-70、XR55/1.2與這個焦段重覆,可事後證明,小公主是我最喜歡的伙伴,優雅而有內涵,我再也沒後悔當初的決定。她也有我最多的回憶,陪著我走過風風雨雨,感情最深;真說起來,已經是我身體的一部份了。
---
To be continued....
---
Faerie the Bard 05.02.2007 3:26
Faerie the Bard 05.02.2007 10:19 Edite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